2012年入冬以來,PM2.5在全國各地相繼爆表,霧霾大面積襲擊中國,大氣質量成為全社會關注焦點。3月3日開始的兩會上,環境污染及大氣質量問題也成為多位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內容。為此,新浪網特邀最早關注普及PM2.5的公眾人物潘石屹、呼吁大氣質量立法的政協委員李書福、北京大學環境專家潘小川教授,共同探討大氣質量治理及立法管理問題。
潘石屹李書福潘小川談空氣立法
無處可藏 不能再藏
幾年來,一直呼吁為空氣質量立法的李書福,近來不斷在兩會中奔走相告,提出與此相關的議案。
“我非常關注空氣、水和土壤污染,所以我說要推翻這三座大山,因為結果會導致整個生物鏈的污染,怎么能夠把空氣、水和土壤的質量抓好?否則我們失去了基本的生存空間。”李書福說。
“為什么要轉發PM2.5,就是我老婆的嗓子,只要天氣污染她就咳嗽,天氣不污染就不咳嗽,污染的厲害就咳嗽的厲害。PM值是對顆粒物的細化,美國的使館每天公布這個數字,我看這個數字挺好,應該讓大家知道,最起碼是參考,我就從2011年開始轉發。”
2012年2月份,國務院發文要求全國各地公布PM2.5數值,潘石屹作為最初的推動者。為民眾獲得知情權,爭取到應有的權益。“2月份整個形勢就已經轉過來了,要知道呼吸的空氣的質量,可能壓力最大的是2012年1月份,我覺得好像闖了一個禍,壓力比較大。”潘石屹說。
相比潘石屹斗牛士一般的抗爭,潘小川教授更愿意用一個個試驗去佐證真理:“霾本身并不是PM2.5,霾的形成需要一定濕度。最近的一些研究看來,還會有其他的一些污染物,包括一些硫酸鹽、硝酸鹽,可能有二次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的現象叫霾。”
潘小川教授介紹,通過數據監測和科學的統計方法,PM2.5可以讓北京、上海、廣州、西安4個城市的8000人早死。“用這4個城市總的人口、總的死亡人數,根據污染物的濃度來進行推算,有專門的統計學方法”,潘小川說,“通過這個方法,實際上估計的是PM2.5吸入顆粒物對健康的急性危害,其實對危害估計還偏低,實際的PM2.5對健康的危害還要大。”
圖為吉利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
“汽車肯定是造成PM2.5增高的一個原因,多少比例我沒有研究過,但是我認為是可以解決。”李書福說,“國家提標準,或者電動汽車,或者油電混合,或者提高傳統汽車排放標準,這是一個技術問題。”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倫敦霧”和洛杉磯“光污染”事件,談及目前北京的霧霾天氣。潘小川表示:城市霧嚴重污染情況下,會造成“超額死亡”。倫敦霧事件發生在50年代,那個時代主要是煤煙污染比較厲害。
“一進一出” 扼住健康的咽喉
每個現代人,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活動空間——一個汽車、一個家。
無論是飲食起居,還是上下班對汽車的依賴。空氣質量尤為重要,而空氣的流通和進出,成為關鍵。
“讓外面的空氣進到汽車里邊來的時候怎么有一個很好的檢測、過濾、凈化的循環系統,不能讓PM2.5以及其他的有害氣體進到車廂里面來,車廂里邊自身不要產生有害有毒氣體。”李書福說。
相比之下,沃爾沃汽車對此有著嚴苛的標準,是按照兒童級別標準設計的,保障兒童在車子里邊所呼吸的空氣符合需求。所有一整套的系統,傳感器是能夠自動檢測,車廂空氣自動檢測,快速循環過濾。
“同時,要不斷提高汽車尾氣排放標準,不要讓汽車尾氣過多的污染空氣。”李書福說,“沃爾沃在世界范圍內發明了帶氧傳感器的三元催化系統,現在汽車的排氣比幾十年好得多。對于帶氧傳感器的三元催化系統,現在其他汽車公司也紛紛開始安裝。
“地產開發商也好,汽車制造商也好,實際上每個人既是PM2.5的制造者”潘石屹說,“人人都不例外。對開發商來說,其中來自一個最大的壓力就是——你是PM2.5的制造者。所以在最近兩年里,歡迎批評,我們努力去改善。”
“無論是室內,還是車內空氣質量,都需高度關注,光靠密閉性不解決問題。房子、車子密閉效果都越來愈好,但室外空氣污染了,PM2.5高了。要過濾、循環和妥善管理氣體排放。”潘小川說。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潘小川
“如果要讓北京的PM2.5從今天的標準達到國家的標準,就是每立方米75微克,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我們應該怎么樣生活?”潘石屹說。
相比之下,沃爾沃汽車的空氣凈化技術很先進, PM0.1可以過濾,過濾效果可以達到95%以上。
“車內空氣質量現在中國沒有標準,只有參照性的標準,我也呼吁了,不止一次的呼吁,提案都提了,要求國家強制性的立法,把車內空氣質量要有標準。”李書福說,“否則有些人得了病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你坐在里邊會得皮膚病、會得血癌、你會得各種各樣的疾病。”
呼喚排污立法
官員政績與降污掛鉤
據了解,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還長期提議“提高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為大氣排污立法”等強制標準,保證健康。
對此,李書福也給出了坦誠的思考:“這個問題的考核沒有那么簡單,例如北京的空氣PM2.5、PM0.1,你說要降下來,還不是說北京自己通過努力就能解決。”污染物的排放,因為空氣排流動,“天津的吹過來,河北的吹過來”,北京的空氣質量不好問責。
“我有一個辦法你看行不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可以向上反映一下:給每一個省長、每一個市長定一個任務,每一年污染物的排放降10%,降10%的官就當著,降不了10%就換。”潘石屹笑著說。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每一年都有數字,都是2%的數字。“如果定了10%的話,15年內就能讓北京的空氣質量達標。”
“也可以給城市劃分區域,利用智能車載電子,實時了解每個區域對污染指數的要求,同時連接到每個人的銀行卡,一旦排放超標,就收取排污費。”李書福建議說。
能定2%就可以定10%。這回政府工作報告,減排的數字太低,應該再高一點。而增加10%和降低10%,也完全體現兩種不同思路。
“幾年前,出了礦難,可以把省長撤職,就能逼著他想辦法。實際上我們PM2.5造成的死亡率比普通的礦難事故要多得多,為何政府官員卻不被問責。”潘石屹說。
潘小川:“真正下決心,還是能解決好。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很好,知道問題在哪里,關鍵是下不下這個決心。當然,可能得損失一些GDP。”
根據國內外的資料顯示:總的來說汽車尾氣還是很重要的污染源,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還得要發展,在潘小川看來,汽車尾氣排放的管理也很重要。
立法 碳稅
責任感 一個都不能少
除了李書福堅定地提倡為“空氣質量”立法,潘石屹也十分贊同:“我們是一個法制社會,立法是第一位的,英國倫敦的治理就有清潔法案作保障,那也是最早的環保法案。”
當然,中國還有一個行政力量,黨政一把手的第一位的數字是GDP的增長,如果變成不是GDP增長12%,而是污染物的排放降10%,龐大的強有力的行政的力量,就回很快扭轉局面。
“事實上,法律制定應該比較具體、可行,大氣污染防治法早就有了,可能實際上不起什么作用,都是原則性的一些條文,不是執行的法律,我覺得這方面應該要加強。”潘小川建議說。
“還可以考慮通過增收碳排放稅,用經濟的手段調整大氣污染排放。”李書福說,“誰用得多,制造的碳排放多,就多交稅。”
此外,企業和個人都要承擔責任,包括政府。而作為企業家,李書福在以強大的影響力,承擔社會的責任。
“要靠每個人努力,所以每個人都要為此奮斗。開車就會制造排放,所以如何減少污染、減少浪費,更加節約、科學的生活。”李書福說。
作為企業來講,承擔法律責任、社會責任。首先按國家標準,研究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于降低排放、降低環境壓力的技術和措施,企業必須要做。
“個人來講,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要更多的提倡綠色出行,盡量減少排放污染;二是從個人角度,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潘小川說。
對此,李書福也表示:行業內的共性技術,要慷慨地分享。“現在吉利跟沃爾沃已經簽了合作協議,沃爾沃幫助吉利汽車提高這個車內的空氣質量,這個是能做到的,其他公司現在沒有向我們提出申請,如果說有人提出申請我們是可以考慮的。”
據介紹:汽車安全帶是沃爾沃發明的,就是無償的允許其他汽車使用,還包括ABS、安全氣囊等。“車內空氣質量的技術,倒給我個提醒,大家都用起來嘛。”李書福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