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绿巨人app下载安装无限看-绿巨人ios/小明看片成人永久在线观看/大鸡巴视

新聞動態
當前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福建一監獄多名獄警患病 投訴工廠環保局3年未

來源:本站    日期:2025-07-07
監獄先后投訴一墻之隔的塑膠廠和當地環保局,三年未果后,監獄向福建省巡視組遞交材料。 圖片來自谷歌地圖
2
  監獄先后投訴一墻之隔的塑膠廠和當地環保局,三年未果后,監獄向福建省巡視組遞交材料。 圖片來自谷歌地圖

  這是一所監獄與一家“污染”工廠的較量,截至目前,監獄處于下風。

  近3年來,與“鄰居”的較量成為困擾福建倉山監獄數百民警、武警和工作人員的心結。“簡直是天怒人怨”,不久前做完腦瘤手術的黃姓民警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連機關公務員的健康都無法保證,不知道他們怎么會有這么大能耐”?

  2010年1月,福建華廈塑膠有限公司(下稱華廈塑膠)搬至倉山區刀石山路,與倉山監獄成了“鄰居”,僅一墻之隔。2011年7月,華廈塑膠投入試生產。新鄰居給當地帶來了豐厚的稅收,同時也不時將廢氣排出,附近的倉山監獄和世紀景城小區,被認為是最大的受害群體。

  投訴企業不成,再投訴環保局不作為。“我們都按程序反映了,但無可奈何。”福建省監獄管理局一位王姓官員向澎湃新聞表達委屈。個別忍無可忍的民警甚至會向廠區投擲瓶子,甚至有更過激的想法。或明或暗抗爭近3年,問題依舊未能徹底解決。

  11月上旬,澎湃新聞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已有數十位監獄民警皮膚和咽喉不適,另有兩名民警罹患腦瘤、兩名患白血病,其中一名白血病患者已去世。服刑人員因呼吸系統疾病就診的人次也在增加。世紀景城的業主們,有的賣掉房子逃離,留下的則繼續奔波在抗爭的路上。

  倉山監獄方面稱,“長期排放的廢氣已引起服刑人員的強烈不滿,嚴重影響監獄安全穩定”。

  “(獄警患病的事)我們已經知道了,但這個沒辦法確定是否與我們廠有關。”該公司負責生產聯絡的經理陳云清告訴澎湃新聞,廠里的工人沒有患病,且企業的排放已經達標。倉山區環保局也向澎湃新聞證實,經過最近一次整頓后,“監測結果顯示廢氣排放是達標的”。

  雖無法證實這些疾病與華廈塑膠排污存在直接關系,但彌漫在監獄及周邊小區的惶恐情緒,已不容忽視。華廈塑膠的規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偷排”?這些廢氣究竟對人體有何傷害?“達標”下的污染又如何破解?仍未得到解釋。

  澎湃新聞從權威信源獲悉,今年4月,福建省巡視組到倉山監獄后,民警們遞上了寫好的材料,但目前尚未得到答復。

  “委屈”的監獄
華廈廠區門口,圍墻另一邊即是倉山監獄行政區。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2
華廈廠區門口,圍墻另一邊即是倉山監獄行政區。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倉山監獄行政樓外,華廈塑膠廠僅一墻之隔。 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1
倉山監獄行政樓外,華廈塑膠廠僅一墻之隔。 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白色的大棚為華廈塑膠廠房,垃圾隨處可見。 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1
白色的大棚為華廈塑膠廠房,垃圾隨處可見。 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平時上班我們都不敢開窗戶。”11月 4日,倉山監獄政治處一位陳姓民警告訴澎湃新聞,他的窗戶正對著華廈塑膠的廠房,對面一般周末和晚上排放,第二天上班他幾乎不敢開窗,“最近變本加厲”。

  透過窗戶,廠房與監獄行政樓隔著一道鐵柵欄,機器的巨大轟鳴和勞動的工人清晰可見。廠房與服刑人員所在的其中一個監區,也僅僅隔著一堵高墻。“他們可能影響更大,時刻身處其中。”一位負責看管服刑人員的民警說。

  11月9日早上,澎湃新聞記者在廠區附近走訪,亦聞到一股類似于塑料燒焦的刺鼻味道,但看不到顏色。到中午時,氣味逐漸淡去。陳姓民警說,遇到西北風或陰霾天氣,排放廢氣直接吹向服刑人員監舍和監獄的行政樓。

  另一位陳姓民警告訴澎湃新聞,每次聞到這種味道時,渾身皮膚就會過敏,長出紅色的斑點,奇癢難耐。像他這樣身體反應明顯的民警有20多個人,有過敏感覺的有五六十人。

  澎湃新聞了解到,有4位倉山監獄的領導也出現嚴重皮膚過敏,“有時候晚上都睡不著覺”。但出于種種顧慮,他們拒絕公開自己的名字。這也是許多民警遭遇的現實,“我們是敢怒不敢言”。一位民警說。

  澎湃新聞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倉山監獄160多名民警、職工以及部分服刑人員出現了頭暈惡心、皮膚過敏、喉嚨干咳等不適癥狀,從2013年11月到12月的近1個月時間,服刑人員呼吸道等疾病就診人數達到1200多人次。2013年度民警職工體檢時,發現多人存在肺炎征兆。

  更糟糕的是,倉山監獄已有兩名民警患白血病、兩名患腦瘤。其中,一名白血病患者已經去世。集中爆發病癥帶來的惶恐情緒,在民警中蔓延。

  今年1月份,民警王城(化名)上班期間突然倒地,隨后被確診腦瘤。8月底,前述黃姓警官也被確診腦瘤,目前二人已做了切除手術,正在康復中?;疾∏?,黃警官身高1米72,體重70公斤,自稱“身體很好”。

  黃警官查出腦瘤后不久,同事肖智強即被確診白血病。肖智強的妻子鄒建花說,開始時肖的手臂、腿上皮膚出現了無數的紅點,家人并沒有在意。她印象中,身高1米77,體重達180斤的丈夫身體一直很強壯。

  在親友和同事的幫助下,肖智強已經做完骨髓移植手術,治療費用了100多萬。正當單位同事準備為他發起第二次募捐時,11月13日晚,肖智強過世。“倡議募捐的文件剛下來他就走了。”肖的一位同事告訴澎湃新聞。

  白血病的致病因素在醫學界尚未完全確認。但化學、遺傳等因素引起細胞染色體基因結構的改變,日漸受到研究人員關注。“我們兩邊親人都沒有這種病,家里也沒有裝修房子。”鄒建花說,她只能懷疑丈夫工作環境周邊的污染。

  “不知道下一個是誰呢。”前述黃姓民警感慨。

  華廈塑膠發家之路

  雖然與華廈塑膠僅一墻之隔,但民警們對這位“鄰居”仍感到陌生。“我們投訴了3年都沒有根本解決,肯定不簡單。”一位民警說。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華廈塑膠成立于2002年,注冊資本為374.382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吳廣勇,屬臺港澳與境內合資企業。經營范圍為生產加工塑料制品及再生塑料。

  但華廈塑膠的員工們對吳廣勇并不熟悉,平時接觸最多的是公司在當地的負責人劉用仁。

  澎湃新聞調查獲知,華廈塑膠最初只是倉山區臚廈村的一家村辦企業,最初的股東之一為本地村民劉用仁。香港華鷹實業公司(下稱華鷹)注資后,成為其最大的股東,吳廣勇為華鷹的董事長。此外,劉用仁的一個妹妹亦參股華廈塑膠。

  一位華廈塑膠的員工告訴澎湃新聞,“劉老板人很好,從不拖欠工人工資”。在同類企業中,華廈塑膠給出的待遇也比同行偏高,“劉老板是倉山區最有錢的人”。

  劉用仁的發家之路,要從一樁舊案說起。

  1998年11月27日,原福州市財委保衛處處長鄭依清在暗查生豬私宰點時,被暴力傷害致死,轟動一時。該案的主要當事人劉用鶯,與劉用仁為親兄弟關系。該案最終導致包括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福州市公安局和倉山政法系統在內的數十名官員落馬。

  根據福州市委當時的一份通報,該案又遷出劉氏兄弟違法占地問題。劉用鶯等8兄弟中除劉用佃、劉用劍外,其余人從1995年開始共建有住宅6座,合計占地面積為20285.5平方米,相當于338戶村民住宅用地的法定面積。

  其中,僅劉用仁的住宅占地面積即達6464.6平方米,相當于107戶村民住宅用地的法定面積。另據統計,劉用鶯等8兄弟除劉用德一人外,均建有廠房或養豬場,合計占地面積為59358.6平方米,占臚廈村村辦工業小區137993.5平方米總用地面積的43%。

  通報稱,對劉氏兄弟違法占地建住宅的問題,有關部門已責令其拆除違法占地所建圍墻,撤銷其以弄虛作假手段騙取的建設用地許可證、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并沒收其違法占地所建的全部住宅。

  此外,有關部門還對劉氏兄弟違法占地建廠房的問題進行了處理,除責令其限期向臚廈村村民委員會補繳土地租金外,還對其進行罰款,責令其承諾在國家建設需要時自行無償拆除所建廠房。

  然而,該案并未讓劉用仁的事業終止。

  2002年華廈塑膠成立后,借助福建便捷的海運優勢,生產聚乙烯顆粒的原料多數從國外低價購入,制成料后再高價賣到國內。華廈塑膠所在的臚廈工業區擁有大量鞋廠,這些本地企業的旺盛需求,為華廈塑膠省去了不少成本。

  華鷹注資后,華廈塑膠的總投資額擴容為5086.6034萬元。很快,華廈塑膠成了福建省數一數二的再生聚乙烯顆粒生產企業。公開信息顯示,劉用仁在臚廈工業區還有一家塑料廠,規模比華廈塑膠小。“劉老板就是靠這個起家的”。一位華廈塑膠的員工說。

  投訴、擲瓶子表示對廠方抗議

  隨著華廈塑膠不斷做大,暴露的環境問題也開始引發周邊人群不滿。

  倉山監獄機關辦公室告訴澎湃新聞,大約從華廈塑膠生產起,監獄方的投訴也開始了。世紀景城小區有數百業主,緊鄰華廈塑膠的圍墻,最近的22棟距離華廈塑膠核心廠房數百米。

  最初,世紀景城的業主們撥打環保投訴電話,發現效果不佳后,又開始給市長信箱寫信。“這個企業差不多每天都有投訴”,倉山區環保局一位人士介紹,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投訴)鋪天蓋地”。

  3年抗爭無果后,一些小區業主選擇賣掉房子逃離。

  11月10日晚上,澎湃新聞記者在世紀景城小區走訪發現,有多套房子沒有亮燈。業主陳志芳說,那些都是無法忍受氣味,將房子賣掉的。“如果有錢的話,我也把房子賣了再買。”陳感嘆,“現在還得繼續忍受污染”。

  較之業主們,監獄民警并沒有太多選擇,“我們還得在這里上班,總不可能不工作了”。民警們以個人名義投訴無果后,倉山監獄出面,以單位名義向環保局反映。“每次都說在整改,但過幾天又開始臭了。”多位民警稱。

  倉山監獄機關辦公室一位葉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3年來,他們已經向倉山區環保局、福州市環保局和福建省環保廳反映過,但都沒有獲得根本解決。他們質疑環保部門不作為,又向福建省機關效能辦投訴三級環保部門。

  倉山監獄與華廈塑膠廠的矛盾在今年越發突出,三位民警的突發疾病給監獄領導層帶來了不小壓力。最后,監獄方將希望寄托在巡視組身上。澎湃新聞從權威信源獲悉,今年4月,福建省巡視組到倉山監獄后,民警們遞上了寫好的材料,但目前尚未得到答復。

  倉山監獄的管理單位,福建省監獄管理局政治處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告訴澎湃新聞,污染不僅危及數百監獄民警和數千服刑人員的健康,更關乎監獄的安全和穩定。“他們已經通過所有合法渠道反映了,但還是無可奈何”。

  這期間,個別情緒激動的民警偶爾會朝廠區投擲瓶子,表達抗議。“我們感到很憋屈,現在下班也盡量戴著口罩,只有平時多鍛煉身體自救了。”一位民警感嘆道。

  今年5月初,有民警隱藏身份進入廠區試圖一探究竟,由于不熟悉生產流程,除了感到臟亂和臭味外,他未獲得工廠的違法排污證據。

  也有民警懷疑,華廈塑膠可能為了節省成本,在沒有環保部門檢查時,故意關掉廢氣處理設備。因為今年4月華廈塑膠被整頓后,“好過兩三個禮拜”。

  “政府是支持生產的”

  對此,華廈塑膠負責對外協調的經理陳云清回應,不存在故意關停廢氣處理設備的情況。他告訴澎湃新聞,公司和董事會對投訴非常重視,今年1月份投入了80多萬進行設備改造,此后做廠區密閉等方面又投入100余萬。

  “我們是行業標桿,沒有必要節省幾個煙囪的成本。”陳云清說,工廠24小時生產,不會只選擇夜間排放。對于頻繁的投訴,他解釋說與天氣因素和附近整體空氣質量有關。

  按照塑料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生產規模在年產1000噸以下的,衛生防護距離(產生有害因素的部門的邊界至居住區)最少應該保持100米。華廈塑膠的規劃是否符合標準?陳云清稱這項工作不是自己負責,無法回答。

  一份倉山環保局對12345信箱做出的回復顯示,華廈塑膠于2010年通過項目遷址環保審批手續,并動工進行項目建設。

  倉山環保局監察大隊負責此事的馬春霞告訴澎湃新聞,之前投訴的問題是因廠區設備老化所致,環保部門責令其整改后,原有的20多臺設備停了9臺。最近一次監測數據在9月23日,各項指標均達標。

  但這一結論并不能打消監獄方的顧慮,他們希望對污廢氣成分進行專業鑒定,以搞清楚對人體帶來的傷害。但華廈塑膠認為既然排污達標,監獄方可以自己聘請專家鑒定,“費用我們來出”。

  對于監獄方質疑的夜間偷排,和故意關停廢氣處理設備,馬春霞稱環保部門也去做過突查,但未發現問題。她坦陳,目前的監測為每個季度做一次,尚無法做到每時每刻的監督性監測。是否符合做監督性監測的標準,需向上級匯報。

  在環保部門督查的空隙,企業的排污方式以及排污質量是否達標?

  今年7月,由福州市環保局對華廈塑膠做出的處罰決定顯示,共計7萬元的罰款中,有4萬元的罰款原因為:排污單位不正常使用大氣污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擅自拆除、閑置大氣污染物處理設施。

  一位環保部門的督查人員說,由于對華廈塑膠的投訴比較頻繁,他們幾乎每周都要到華廈塑膠去。他稱“生產和生活是有沖突的”,但由于目前的監測結果達標,“我們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這位人士透露,華廈塑膠每年給國家納稅將近5000萬元,“政府也是支持他們生產的”。

  馬春霞說,環保局多次聯系倉山監獄,愿意組織企業和相關單位展開協調,但監獄方面一直不肯出面。監獄方則告訴澎湃新聞,今年早些時候已經開過協調會,但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他們不再對這種方式抱希望。

上一篇:環保發電成時尚
下一篇:272臺新環保節能公交車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