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5-01-20 來源:中國環境報第8版
◆本報通訊員朱智翔 記者晏利揚

2014年,共青團金華市委開展“青春聚力·五水共治”節水清波行動。
“漂亮。”車剛停在白沙溪邊,浙江省金華市市民環保檢查團的成員驚嘆不已。
“我以前在這里拍了不少照片,溪旁有水草、蘆葦、白鷺、水牛,很有鄉村韻味。河道整治不需要千篇一律地用石頭把河道鋪蓋住,這樣可以避免失去河道的生態涵養功能,也不會造成視覺審美疲勞。”檢查團成員吳仲池眼光極為挑剔。
“我們已經委托相關單位進行總體景觀設計,注重流域內原生態濕地建設,著重打造沿岸片區人水和諧相處的自然格局。”金華市婺城區工作人員回答。
這是日前金華市環保聯合會組織市民環保檢查團體驗“五水共治”工作的一個場景。近日,金華市環保聯合會正式宣告成立,開啟了“大環保、大聯合”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新時代。
凝聚公眾參與力量
金華,古稱婺州,地處浙江省中部,李清照的詩句“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就是對金華重要生態區位的生動表述。作為全國經濟強市的金華,隨著工業崛起,經濟蓬勃,讓曾經的山水田園一度遭受污染問題的困擾。
“全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雖已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需要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全民參與、全面推進,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金華市委書記徐加愛在會議和活動中多次強調。
在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和倡議下,金華市環保聯合會應運而生。聯合會是由社會各界熱心環保事業人士、企事業單位和環保民間團體自愿結成的非營利性的機構。聯合會的成立,旨在進一步創新環境公共治理模式,推進和規范社會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共同建設、共同享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美麗金華。
去年12月4日,“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共建共享美麗金華”啟動儀式暨金華市環保聯合會成立大會召開,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盧春中、金華市委副書記陶誠華共同為金華市環保聯合會授牌。
“要始終堅持‘政府部門是環境管理的責任主體,企業是污染環境治理的責任主體,公眾是環境監督的責任主體’3個主體的定位,構建企業、政府、公眾互動的環保社會行動體系,推動環保從部門走向社會,從政府走向民間。”盧春中在發言中諄諄囑托。
“廣大群眾要積極參與和監督環保工作;廣大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新聞輿論監督,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市環保聯合會要當好政府和公眾的橋梁紐帶,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助力公眾參與環境保護。”陶誠華對聯合會提出明確要求。
成立儀式上,2014年度“金華市十大民間最美環保人”揭曉并進行了頒獎。
金華市環保局局長石驍敏希望全市環保系統及社會各界向“金華市十大民間最美環保人”學習,身體力行,為改善環境質量,弘揚生態文明做出更大貢獻。
豐富公眾參與形式
金華市環保局副局長李榮軍告訴記者,聯合會成立了市民環保檢查團、環保專家服務團、環保志愿者服務隊和環境維權法律服務中心等多支環保志愿者隊伍;制定了《金華市環保聯合會章程》、《金華市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金華市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等配套保障制度,整合了金華市環境保護科學產業聯合會、金華市綠色生態文化服務中心和義烏市碧水藍天環保俱樂部等20多個民間環保組織,目前已擁有了1萬多名環保志愿者。
而之所以有這么好的群眾基礎,得益于金華市在實踐中創新的公眾參與環保的宣傳行動、主題活動、創建活動、教育培訓、監督監管、“五水共治”行動等六大公眾參與載體。
公眾要參與,首先要知情。依托當地網絡媒體、電視、電臺、報紙等傳媒以及“五水共治”、“氣塵合治”宣傳平臺,金華市通過印發生態環保知識卡,開通環保手機報、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形式,立體式地向全社會廣泛宣傳生態環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為讓更多公眾參與環保,金華市組織了世界環境日、浙江生態日、環保開放日、環境論壇、公眾參與行動、最美環保人評選,以及環保宣傳進廣場、進街道、進學校、進鄉村等活動,調動社會公眾共同參與。
同時,借助“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綠色企業”、“綠色醫院”、“綠色飯店”、“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生態村鎮”等系列創建活動,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環保。截至目前,金華市共建成國家生態鄉鎮28個、省級生態鄉鎮110個;國家級綠色系列單位11家、省級綠色系列單位491家;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7個。
針對不同層面,金華市還組織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環境管理人員、環境監管對象、民間團體、環保志愿者進行生態環保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公眾環境素質。2014年,開展生態環保相關知識培訓30多次,參加培訓近萬人。
為讓更多公眾能夠直接參與環境管理,監督環境執法,金華市通過舉辦聽證會,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離退休人員擔任環保監督員開展環保督導,增強了公眾話語權。
今年以來,在社會公眾參與的監督管理下,全市依法淘汰關停了低小散企業8000多家,關停搬遷畜禽養殖場(戶)4000多家,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125起,行政拘留80人,刑事拘留112人。
借助全省大張旗鼓開展“五水共治”之機,金華市制訂了社會公民自律公約和參與方案,發動社會公眾參與“五水共治”工作,并引導環保志愿者實施了金華水系調查,繪制了“水污染地圖”。
金華市司法局還從律師、法律工作者等隊伍中選派了986名志愿者,成立了“五水共治”法律專家顧問團、法律顧問服務團、法律援助律師團、律師講師團、青年黨員律師服務團、巾幗黨員律師服務團、公證服務團、涉水糾紛調處團等8個團隊,深入城市、農村的治水現場,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服務活動,重點針對涉水涉污工程項目展開“法律體檢”。
拓寬公眾參與渠道
為提升公眾對環境保護的知曉度和參與度,推動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金華市環保局出臺了《管理辦法》。
李榮軍告訴記者,這份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規范性文件,首次對金華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范圍、獲取環境信息的內容和渠道,以及公眾參與政策決策制定、環境影響評價、執法監督、社會組織建設和生態環保宣傳的權利義務做出了規范,進一步推動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序發展。
在六大載體基礎上,《管理辦法》也初步謀劃了“金華十大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機制”,進一步拓展了公眾參與渠道,全面發動社會公眾同心協力建設“美麗金華”。
建立生態環保宣傳機制。金華市組織重大環保紀念教育活動,以及環保論壇、生態文明講壇等主題活動,并借助電視、電臺、報紙、網絡、手機等平臺,打造全方位立體式宣傳。
建立共建共享環境教育機制。金華市組織開展 “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生態文明宣講活動,宣傳普及生態環保知識,解答環境問題,促進全民環境綜合素質的提高。
建立 “群眾點單”飛行監測機制。金華市組織社會公眾和媒體定期不定期地參與市民代表隨機點名的“點單式”全程執法,實地檢查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排放達標情況。
建立“多元化解”信訪調解機制。金華市組織律師等法律工作者參與環保法律維權和信訪調解工作,接受市民咨詢,指導合理維權。同時,參與環境信訪和執法,提高環境信訪工作滿意度。
建立“圓桌座談” 環評審批機制。金華市組織環保專家、市民代表和媒體記者參與環保規劃評審會、項目論證會和治理方案懇談會,通過公眾“圓桌會”等形式營造民主決策氛圍。
建立“專家聯動”服務機制。金華市組織環保專家參與對企業的環保服務,上門為企業問診把脈,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督促抓好問題整改,推進限期治理驗收“摘帽”。
建立“舉報重獎”人人緝污機制。金華市實施環境違法舉報獎勵,發動社會公眾踴躍參與有獎舉報,緝拿“污染戶”活動,使污染行為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形成強有力的嚴打態勢。
建立規范化環境信息公開機制。金華市組織媒體每月發布環境質量報告,定期公布環境信用和違法較重企業名單;通過網站、微博等公布環境信息;實施企業公開曝光、道歉、承諾的“三公開”制度。
建立環保網絡輿情應對機制。金華市組織發動環保志愿者參與環境突發事件網上交流,主動做好輿論引導,及時澄清網絡謠言,凝聚網絡正能量,維護社會穩定。
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機制。金華市組織社會公眾參與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評定,結果通過網站、報紙等媒體公開發布,在行政許可、公共采購、安排資金等方面,充分采納公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