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本來風景這邊獨好的景區,隨著大量游客的路過,變成滿地垃圾的地方。隨著旅游人數的不斷增加和人們環境意識的缺失,一些景區正在遭受著人為破壞。究其原因,游客素質不高,部門監管不力。各大景區究竟該如何應對?如何做到“垃圾不落地”?這是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景區垃圾成為“老大難” 約束與獎勵制度待建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期出游的人數越來越多。每逢黃金周游客猛增,垃圾成為困擾很多景區的老大難問題。隨著旅游人數的不斷增加和人們環境意識的缺失,一些景區正在遭受著人為破壞。亂丟果皮、紙巾、飲料瓶等,在一些游客看來不算什么,但折射的是社會文明和一個人的文明素養。
現象
垃圾散在草叢景區讓人掃興
草原旅游近年來十分火爆。眾多游客涌入草原享受著美景,卻有少數人將不文明行為留在這里。草原燒烤,莊稼地里拍照,垃圾到處亂扔,草原的旅游環境正受到嚴重威脅。
中都草原坐落于河北省張北縣境內,在距離中都草原度假村5公里處,一個名為“中都草原跑馬場”的房屋后,草地上扔滿了垃圾。放眼望去,白色塑料袋以及包裝紙盒散落在草叢中。旁邊還堆著一堆塑料瓶、啤酒玻璃瓶。在草原音樂節入口處的路邊溝內,也發現了少量垃圾。
主營騎馬、騎駱駝、射箭、開卡丁車和沙灘車的“草原音樂節跑馬場”,雖然正處淡季,已經停止營業,一個寫著“騎馬30元”字樣的牌子倒立在地上。但是從現場留下的遍地垃圾中,可以推斷出,旅游旺季時一定非常熱鬧,地上殘留的紙盒、礦泉水瓶以及動物糞便等垃圾不少。在天鵝湖老牧民馬場,在草地上同樣可以看到塑料包裝、雪糕包裝、濕巾紙等垃圾。
在這打工的張師傅說:“中都草原旺季時每天有上萬人游客來玩。中都草原度假村由張北縣政府承包,每天有環衛工撿拾垃圾。度假村外的草原馬路兩邊偶爾才有人清掃。一些跑馬場、娛樂場、農家樂等屬于個體經營,周邊垃圾沒有及時清理。”
之前有媒體報道稱,被譽為“中國的66號公路”張家口草原天路上,車輛停進莊稼地,草原燒烤四處冒煙,垃圾隨意扔,衛生紙跟著風跑。
據了解,草原天路一共有兩段,分為東線和西線,總投資3.25億元,目前已開發132.7公里。東線就是通常贊譽的“草原天路”,全長101公里,海拔多在千米左右,展現出一幅百里壩頭風景畫卷。
一位來這里游玩的北京游客說:“去草原天路西線游玩時,感覺馬路兩邊垃圾較多,尤其在露營地區。”隨后,在草原天路西線,馬路兩邊比較干凈,偶爾看見一些礦泉水瓶等。停在露營地區,走進樹林中,看到草叢中明顯有一些垃圾,包括濕巾、食品包裝以及塑料瓶等。
據牧羊的村民介紹,7月來這露營的人較多,造成遍地都是垃圾。
在天路東線,路兩邊比較干凈。車駛到斷崖觀景臺時,空有一個農家樂的牌子,但已不見其蹤影。地上散落著各種垃圾,看上去比較臟。
劉師傅是張北縣當地人,常年從事旅游包車業務。他說,以前草原天路兩邊垃圾很多,但是前一段時間已經收拾干凈了。
9月初剛來草原天路游玩的田女士得知,當時看到景區內有垃圾,特別是在樺皮嶺,露營和野餐的游客留下了不少垃圾。
京北第一草原位于河北省豐寧縣大灘鎮。在掛著“京北第一草原省級風景名勝區”牌匾的游客中心處看到,停車場垃圾觸目可見。在鐵欄桿后面的樹林中,有一個露天簡易小垃圾池,垃圾池周邊有不少垃圾。尤其是在不遠處,有一個小水坑,里面堆滿了垃圾。
之前有游客反映,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大河口鄉境內的多倫湖風景區,游客如織,垃圾遍地。9月23日,在多倫湖,經初步觀察,湖邊比較干凈,部分沿岸湖邊無明顯垃圾。在西山灣水利樞紐附近,幾個環衛人員,一手拿著撿拾垃圾的夾子,一手提著垃圾袋,正在路邊撿拾垃圾。上前詢問得知,每天都有環衛工進行景區垃圾打掃,旺季為7月,目前正值淡季,游客較少。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旅游系副教授烏恩表示:“我對景區中游客亂扔垃圾現象沒有做過調查,以自己的觀感來看,整體而言,在有基本管理的景區,亂扔垃圾的問題沒有那么嚴重。但因我國人口基數大,即使隨手隨意扔煙蒂、水瓶的人很少,但日積月累的結果也是很驚人的。”
探因
游客素質不高部門監管不力
一個壞習慣,可以傳染一大片。也許有人不經意間留下一個礦泉水瓶、扔掉一塊西瓜皮,其他人沒有在意,但你丟一件、他丟一件,最后必定是垃圾滿地。
一些景區的垃圾,有的是游客隨手丟棄,還有一部分出自景區商販擺攤處。景區游客越多,擺攤商販也越多。雖然景區設置了專門的擺攤點,但由于商販多來自周邊村民,不一定服從工作人員管理,給景區的管理帶來難度,也使得垃圾管理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
喇嘛山風景區位于河北省豐寧縣城西北28公里處。在釋佛雲山風景區門口,有一排賣旅游商品的攤鋪,也有個人叫賣東西的。停車時,就會有村民上前詢問是否買水果。景區門口的一條河邊垃圾很多,有玉米皮、玉米芯、礦泉水瓶、食品包裝、塑料袋、泡面盒、水果皮等垃圾。
烏恩表示:“更多的是黃金周或者人流量一直特別大的地方,可能因為垃圾不能及時清理、轉運而成為問題。”這是由于景區在旺季以及節假日時沒有加大保潔力度,隨著景區游客過多,游客丟下的垃圾成堆,影響了景區景觀。
來自北京的史女士在內蒙古自治區太仆寺旗草原開客棧,她說:“平時,會引導住在自己客棧的游客不亂扔垃圾,但是在一些山上,比如跑馬場這類娛樂場所周邊,會看到一些垃圾。因此,我也產生了呼吁大家上山撿拾垃圾、保護環境的想法。”在監管方面,她表示,政府并沒有對開旅館的個人進行有力度的監管。
在河北省沽源縣灤河神韻風景區一個名叫“草原湖度假村”房屋旁邊,有成堆的垃圾,在已經不再營業的灤河源娛樂中心的簡易廁所周邊有不少垃圾,離灤河景區不遠的農家樂房屋周邊也有成片垃圾。
管理嚴格的景區一般有固定的垃圾清掃工每天進行景區清潔,而一些個人性質的娛樂場所周邊的垃圾問題較多。尤其是在淡季停業后,在原地留下了成片垃圾。可見,個體經營者對垃圾沒有進行及時處理,或者歸政府相關部門負責清潔的區域打掃不力。尤其對一些經營場所的退出,也沒有起到相應的監管作用。
景區管理不到位也是原因之一。有的景區存在一些不文明現象,也出于垃圾箱等基礎設施設置不到位、配套服務設施跟不上、對游客引導不夠等因素。有的為了吸引游客過度開發,給生態環境造成過于沉重的壓力,這些問題更應引起重視和深思。
在京北第一草原的一個游客中心,停車場的一些垃圾桶周邊,有些垃圾并沒有被扔進垃圾桶里,還有一個垃圾桶已經損壞,少了將近一半的垃圾桶外殼,桶內垃圾一覽無余。
烏恩表示,不只是游客行為對環境生態有影響,開發、投資方的行為影響更大。比如,保護區核心區的開發活動對自然保護對象的沖擊,很多景區把公路修到山頂對生物生境的破壞,設施泛濫造成的深山城市化、園林化,對車輛、馬匹運動范圍缺乏規制造成的踐踏破壞等。游客行為對環境的影響,還包括不按路徑行進對植被、土壤的踐踏,大聲喧嘩、登山隨意大聲播放音樂的噪聲污染等。
總之,除了游客自身素質不高以外,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夠、法律不健全以及景區管理監督不夠都是造成景區垃圾問題的重要因素。
對策
建立約束制度采取獎勵措施
景區垃圾收集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每年的國慶長假等重要節假日,都會成為一些景區垃圾處理能力的“大考之日”。往往游客走后,留下滿地狼藉。針對游客亂扔垃圾的不文明現象,各大景區究竟該如何應對?如何做到“垃圾不落地”?
景區垃圾是游客游覽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廢物之一,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會對生態環境、景區形象、游客體驗、旅游安全等造成嚴重影響。
近日,國家旅游局宣布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旅游景區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時間從9月10日~10月10日。此次行動將以全國3A級以上景區和鄉村旅游點為重點整治對象,圍繞旅游景區和重點線路的垃圾、污水、廁所的衛生狀況和文明旅游建設引導等主要問題展開,嚴重不合格或被摘牌。
一進入草原天路東線入口處,幾位穿著景區制服的工作人員便攔截車輛并告知,需要去景區服務大廳領取垃圾袋。進入大廳后,有工作人員給了一個方便袋,上面印著“草原天路溫馨提示”——進入景區請注意保護環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請不要弄臟她美麗的衣裳。保護環境,愛護自然,倡導文明旅游,帶走自己的垃圾。
大廳的工作人員邊給垃圾袋邊問來自哪里?有沒有老人和小孩?人數是多少?進入景區時,有工作人員查問領沒領垃圾袋?然后再放行進入。出景區時,也有工作人員盤問。此時,若有垃圾就交給工作人員后再駛出景區。下午5點左右,再次返回天路東線景區門口時,工作人員已下班,這時不用領垃圾袋則也可以隨便進出景區。
游客陳先生表示:“天路東線進景區之前先領垃圾袋,挺好的。畢竟天路比較長,路上難免要吃吃喝喝,并且馬路上很少見到垃圾桶。”不管怎樣,這一發放垃圾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游客亂扔垃圾的現象。
最近微博上有一則“出游帶著垃圾袋!我能做到!”的微倡議:還記得去年“十一”,峨眉懸崖清潔工說寧愿丟飯碗,換游客不亂扔垃圾嗎?長假是為休息,可對景區清潔工來說卻是“垃圾劫”。你隨手一拋,他們可能就得飛檐走壁冒生命危險去撿。假期將近,帶上垃圾袋吧,方便自己,保護環境,也造福他人。我轉發我承諾!
景區的垃圾是游客造成的,每一堆垃圾的背后對應的是具體的游客。如果每一位游客都自覺做到不給景區制造垃圾,自己產生的垃圾自己帶走,景區垃圾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此外,針對景區提示、引導不夠的問題,加強環保氛圍營造、環境引導顯得更具有現實意義。
景區獎勵制度就是良好措施之一。今年春節海螺溝在加速推進創建5A之際,于2015年2月21日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景區垃圾銀行。游客通過存垃圾即可獲得景區精美小禮品,同時也通過游客不隨意丟棄垃圾和主動撿起身邊的垃圾的行為,還原景區原本的樣貌。游客在景區內游覽,工作人員向游客發放清潔袋,鼓勵游客將垃圾存入清潔袋,到指定地點兌換禮品,一來可以糾正游客隨手扔垃圾的習慣,同時還能鼓勵游客看到地上的垃圾將其撿起來。
廈門鼓浪嶼推出的“對帶垃圾離島游客將獲贈禮品、抵用券”等一系列舉措,積極調動游客參與,無疑也是值得點贊的好創意。
同時,景區實行游客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公開曝光一些不文明現象,讓不文明者受到懲戒,讓大家受到警示和教育,也能起到促進文明出游的作用。
每一個景區一草一木,都值得珍惜、愛護。這不僅需要游客的積極行動,更需要管理方的熱情投入、做好各類預案工作。
作為景區管理方,更應做好處置垃圾的預案工作。比如,可以提前配置一些垃圾運輸應急隊伍,確保應急期間的垃圾及時運輸,招募一些志愿者在景區內進行文明出游的宣傳教育工作。當然,有了垃圾處置預案,還需要景區和管理部門執行到位,垃圾如何回收再利用也應該是預案中的應有議題。
烏恩介紹說:“日本的很多景區,包括很多城市街區完全不設置垃圾箱,讓人們自己把垃圾帶回家分類處理,甚至還有可以隨身攜帶的‘便攜式廁所’,在登‘野山’或廁位不足時,把糞便攜帶下山。我們也應該從學校教育開始,加強環境保護知識、責任意識教育,國家旅游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林業局等與景區有牽涉的部委,也應將環境責任意識宣傳教育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予以推行。”
同時,烏恩表示,在目前國情下,各個景區首要的任務還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垃圾收集、清運制度。黃金周、寒暑假、周末假日時,應該對可能出現的垃圾問題有預見,并通過增加設施、加派人手、提高轉運速度等方式,避免垃圾堆積如山、游客隨意丟棄現象。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dy100600_p2.html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06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