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簡單、便捷和經濟激勵,是垃圾回收創意產業鏈的三個掘金密碼。日前,深圳探索“互聯網 ”垃圾分類的一鍵預約、上門回收、垃圾分類處理、廢品返利用戶賬戶的新模式,推出“回收哥”APP,正是對垃圾回收產業積極有益的探索。
“互聯網+”增益良多 垃圾回收產業鏈深度掘金
近日,深圳市城管局聯手零廢棄垃圾回收環保企業推出“回收哥”APP,探索“互聯網 ”垃圾分類的一鍵預約、上門回收、垃圾分類處理、廢品返利用戶賬戶的新模式,據估算,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垃圾,可“變現”返利1000元至用戶賬戶,這還不算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電子產品生產和廢棄大國的大背景下,家用電子產品頻繁換代造成的手機、家電等“高含金量”電子垃圾的變現。從國內到國際,垃圾回收再利用早已是一條打通政府、社區、企業、居民的互聯網創意產業鏈,錢途無限。
垃圾回收變現這一創意模式,套用今天的流行語,可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典型。2003年,美國一位堅信清潔環境這一行為本身就能創造商機的律師,首次提出“再生銀行”環保概念,即通過用戶網上注冊綁定銀行卡、領取專用垃圾桶、網站派人上門回收垃圾并分類再利用、RFID射頻技術一“掃”垃圾箱即知用戶ID、垃圾回收收入“積分返利”給用戶賬號、居民可等合作商家憑網站的“積分返利”享受優惠價或積分折抵代金券等,從而實現垃圾回收產業鏈的企業、社區、商家、民眾可持續發展。這一小微企業的環保創意創業項目獲得第一輪風投后,2004年于費城首發,讓該市的垃圾回收率從傳統的25%提升到90%,轟動環保經濟領域和創意產業,從此高歌猛進,除了獲得費城市政府每年1200萬美元的補貼外,還引得眾多風投、品牌投資或加盟,垃圾回收返利風席卷全美,僅2007年就“折抵”了100萬美元的消費額,“再生銀行”的創始人也因此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2009年度地球衛士獎。
“再生銀行”的成功,揭示了垃圾回收創意產業鏈至少需要3個掘金密碼:簡單、便捷和經濟激勵。如果說垃圾回收項目的啟動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風投資本,那么打開知名度之后,垃圾回收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死成敗,則主要靠用戶參與,即用簡單的注冊綁定、預約上門收廢品、“折抵”優惠提升用戶體驗;用便利的掃碼鎖定用戶賬號、積分返利直達賬號等互聯網技術,降低垃圾回收企業的人力和物流成本;以用戶在連鎖咖啡店、藥店、超市商場等地的“折抵價”刺激消費、提升商家人氣,從而激勵各行業商家加盟、如此循環往復、擴大垃圾回收返現項目的美譽度。
當環保低碳成為主流生活方式,“你家垃圾變現了多少錢”或許將成為未來的流行語。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109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