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绿巨人app下载安装无限看-绿巨人ios/小明看片成人永久在线观看/大鸡巴视

新聞動態
當前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環保專家共話十三五 點亮工業綠色發展前行之路

來源:本站    日期:2025-07-07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于10月31日~11月1日在京舉行,論壇圍繞“共話十三五,綠色化背景下的循環經濟”的主題開展。對于十三五的綠色發展規劃,與會領導、專家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為我國工業綠色發展之路點明方向。
  
  

環保專家共話十三五 點亮工業綠色發展前行之路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實現工業經濟與綠色、可持續發展融合愈發必要。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五年的宏偉藍圖,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全面高效利用資源,推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圍繞“共話十三五,綠色化背景下的循環經濟”的主題,2015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于10月31日~11月1日在京舉行,與會領導、專家、學者紛紛闡述了各自的觀點,為我國工業綠色發展的前行之路點亮了明燈。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
  
  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建設制造強國
  
  今年5月份,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要加快構建高效、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促進工業和全社會實現綠色發展。提出了三點意見:
  
  第一,推進綠色工業發展。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們要關注單位GDP能耗的倒U型曲線和環境的倒U型曲線,為什么會出現倒U型?這和我們的發展結構至關重要?,F在來看,“十二五”完成單位GDP的能耗、排放目標應該問題不大。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比較順利地完成目標?無非是三個途徑:靠結構節能實現減排、靠技術節能實現減排、靠制度和管理實現節能減排。十二五的后半期,結構節能的貢獻非常大,重化工業經濟指標明顯下降。下一步,需要向技術節能的方向發展,把潛力充分挖掘出來。
  
  第二,全面推進綠色制造是建設制造強國的要求。金融危機以后,很多國家都把實體經濟、制造業作為發展重點,力圖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2009年底,美國出現了一個叫復興美國制造業的政策框架,隨后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德國出了一個工業4.0,大家都很關注;法國提出“新工業法國”的概念;英國制定了2050的發展規劃;韓國提出了“新動力產業”等等,基本上這些主要經濟體把目光聚焦到實體經濟上。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于我們謀劃生態文明、綠色制造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三步走的戰略:用十年時間進入到制造強國行列,再用兩個十年鞏固提高,甚至在制造強國當中有一個引領地位。
  
  第三,如何推進綠色制造。全面落實制造強國戰略、強化綠色發展,圍繞制造業資源能源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提升的中心,以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法律標準、綠色監管制度為保證,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發展。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
  
  打好三大戰役強化治理責任
  
  “大氣十條”、“水十條”相繼發布,取得了明顯成效:2014年全國PM10的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了2.1%,今年PM10同比下降了7.5%;今年74個城市的PM2.5下降了不少,京津冀下降了21.3%。接下來準備編制“土十條”,基本原則就是確定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接下來環保部要開展的工作有:
  
  扎實推進總量減排。上半年的核查數據表明,GDP能耗有所下降,“十二五”減排任務有希望完成。
  
  全面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出臺了限產、停產等配套性文件,依法落實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監督檢查由過去的以企業為主轉向以地方政府為主。
  
  當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我們國家仍然有超過70%的城市達不到空氣質量標準,重污染天氣、嚴重污染天氣時有發生;全國地表水去年有9.2%的斷面喪失了水體的功能要求;城鄉接合部、城市的一些犄角旮旯一些黑臭的水體大量存在。
  
  未來一段時期,環保將深入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即將出臺的土十條,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的環保責任,堅持問題導向,將考核結果作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領導干部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工作;加強信息公開,每月公布各個城市的大氣空氣質量和排名情況,實時的發布每個點位、每個站點的監測數據;暢通舉報平臺,在電話舉報的基礎上,開通微信舉報平臺,健全跟蹤系統。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1823.html

上一篇:今日視野:從大眾“排放門”看國內“尾氣病”
下一篇:空氣凈化器新國標明年3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