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管住“散亂污”企業,不讓其落地生根、死灰復燃,要依靠“散亂污”企業屬地鄉鎮政府及電力等部門。
◆慎言
“散亂污”企業體量小、分布散,監管十分困難。很多地方都在強力推進“散亂污”企業排查和整治工作,但從近期督查情況看,“散亂污”企業環境污染問題仍較普遍。
筆者認為,打擊“散亂污”企業,對其造成高壓態勢,會對改善環境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整治要到位。對“散亂污”企業的整治,要體現在兩個階段。一是平日查,檢查企業是否達標排放,不達標排放則依法頂格處罰,推動其轉型。二是重污染天氣查,按照目前各地的應急預案要求,對“散亂污”企業嚴厲查處。
目標要明確。整治,無非疏與堵兩種方式。疏,即推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向集中化、大型化、專業化轉變。一些企業集群在全國乃至全球占比很大,如河北省灤南縣的鐵鍬行業、雞澤縣的鑄造行業等,對此類行業可以加強引導,推動其做大做強,實現轉型升級。堵,即關停,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應辦而未辦理相關手續或無污染防治設施、治理無望的“散亂污”企業,要依法堅決予以關停取締。
方法要準確。整治“散亂污”企業,地方政府工信、發改、安監、環保等部門都有相應的職責。要實現有效監管,要從源頭進一步明確重點部門的職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誰最清楚“散亂污”企業的落腳點?應該是鄉鎮和村干部。誰能第一時間知道“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應該是供電部門,因為生產必然要用電。因此,要想真正管住“散亂污”企業,不讓其落地生根、死灰復燃,要依靠“散亂污”企業屬地鄉鎮政府及電力等部門。
范圍可拓寬。從京津冀地區來看,小企業群數量多、分布不均勻等特點明顯。如河北省很多區縣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部分地區的特色產業已經形成規模,且集中在園區,屬于企業集群。如果按照目前的定義,可能不屬于“散亂污”企業。但是,這些行業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或者不運行的情況并不少見,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十分明顯。因此,地方政府在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的同時,還可根據實際,適當開展企業集群排查和整治。
|